標籤  |  喜樂

豐盛的生命

十七世紀的哲學家托瑪斯·霍布斯(Thomas Hobbes)曾寫下一段著名的論述:「在自然的狀況下,人類的生活是孤獨、貧困、污穢、野蠻又短暫的。」霍布斯認為,我們的本性喜愛戰爭,以獲取統治他人的地位。因此,絕對有必要建立政府來執行法律和維持秩序。

歡喜快樂

新的學年開始了,14歲的傑克每日下午搭校車回家,都會開心地跳下車,沿著他家的私人車道跳著熱舞。他的母親還拍下他放學後的熱舞短片並和大家分享。傑克跳舞是因為他享受生活,希望自己的每個動作都能傳遞歡樂。有一天,社區裡的兩位清潔隊員也忙裡偷閒,和這個感動別人共舞的少年一起踏步、旋轉和搖擺。這三個人所展現的,是真誠且動人的喜樂所帶來的力量。

隨心所欲

在最近一部電影中,一位自稱「天才」的人對著鏡頭抱怨說,這世界充斥恐懼、腐敗、無知和貧窮,人生荒謬且不需要神。這類的思想在現代許多電影情節中並不罕見,但值得關注的是這種觀念所帶出的結果。最後,這名「天才」轉向觀眾,懇請大家隨心所欲地去做任何能讓自己快樂的事。對他而言,這包括將傳統的道德觀拋諸腦後。

微笑的耶穌

如果讓你在電影中飾演耶穌,你會如何詮釋這個角色呢?這是布魯斯.馬爾基亞諾(Bruce Marchiano)所面對的挑戰,他在1993年的一部福音電影《視像聖經:馬太福音》中飾演耶穌。布魯斯瞭解到數以百萬的觀眾,可能會根據自己的演出對耶穌下定論,以致他為了正確地演繹耶穌基督,而倍感壓力。於是,他屈膝向耶穌祈求,讓他曉得如何像耶穌。

渴慕上帝

有位初信者非常渴望能夠閱讀聖經。但他過去在一場爆炸事件中,失去了視力和雙手,所以當他聽聞有位女士以嘴唇來觸讀盲文點字時,他也試著這麼做。可惜他馬上就意識到,自己嘴唇的神經末梢也遭到了破壞。後來,當他發現自己還能用舌頭感受、辨識盲文字母時,實在令他欣喜若狂!他終於找到了一種閱讀與享受聖經的方法。

不再悲傷

紀錄片《與狼同行》的製作人吉姆與潔米夫婦熟悉狼的習性。他們表示,狼在開心時會搖尾巴並玩耍嬉鬧,但如果狼群中有夥伴死去,牠們就會哀傷數週之久,在夥伴死去的地點徘徊,並以下垂的尾巴和淒厲的狼嚎來表達悲傷。

因信而忍耐

在1914年,英國探險家歐內斯特·沙克爾頓(Ernest Shackleton,1874-1922年)率領探險隊嘗試穿越南極洲,但卻以失敗告終。他的探險船「堅忍號」在威德爾海被浮冰困住,隊員們必須刻苦堅忍才能生存,正如他們的船名一樣。由於無法向外界求救,沙克爾頓只好和所有的隊員都登上救生艇,前往最近的象島。後來,為要讓全體船員都能獲救,他又親自帶著五名隊員花了兩個星期,航行1300公里,到南喬治亞島請求緊急救援。全依賴這六個人的勇氣和堅忍的毅力,才能使所有探險隊員成功獲救,也使這「失敗」的探險留名青史。

所思所想

在一本書中,作者比爾·夏皮洛(Bill Shapiro)集結了一系列的採訪,每位受訪者都說出一件對他們而言,意義重大、帶給他們歡樂,難以割捨的物品。

盼望何在?

佈道家愛德華·佩森(Edward Payson,1783-1827年)的一生極其艱苦。他弟弟的離世令他大受打擊;他本身罹患躁鬱症,且飽受嚴重偏頭痛的折磨;一次墜馬意外使他的手臂癱瘓,後來他還差點死於肺結核。但令人驚奇的是,這一連串的遭遇並未讓他灰心絕望。根據他的朋友透露,佩森在過世前仍滿有喜樂。這怎麼可能呢?